网上有关“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2、人人树立起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3、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学习有关安全知识,把“安全”牢记心中,做安全知识的小宣传员。

 二、活动准备

 1、搜集与自己关系较密切的各方面安全知识。

 2、让同学朗诵《小学生安全常识歌》。

 三、主题班会过程

 1、情境导入

 女:生命是宝贵的,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因此我们必须关爱生命。关爱生命就是要尊重生命,对生命负责任。

 主持人男: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2、看课件:

 植物,人,安全标识,交通安全知识。

 3、远离危险,远离事故篇。

 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一些因不重视交通安全而造成伤害事故的例子。

 交通安全知识竞猜。

 男: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年龄是多少?必须年满计周岁—12周岁。

 女:《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保护行人通行有哪些具体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减速行驶;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机动车要主动避让行人。

 师:交通信号有哪些种类?常有的有哪两种?——指挥等信号、车道等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交通指挥信号、手势信号,常用的有指挥信号、手势信号。

 3、交通安全歌:

 4、师:考考你:

 在屏幕出现问题:

 活动总结:通过今天的“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主题班会,大家已认识到关爱生命,快乐成长的重要性。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平安快乐永远伴随着我们大家!

 聆听:《祝你平安》歌曲。

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2

 交通安全记心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生行路、骑车、乘车等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

 行路的安全、乘车的安全、骑车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

 (一)列举交通安全事故

 交通安全:自从1886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它使人类进一步向现代文明迈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600起,死亡257人,受伤1147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8%左右。直接经济损失731万。年经济损失33亿多元,可以养活100万个下岗职工;可以使200万个穷困地区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交通安全,一个关系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当一个鲜活的生灵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时,当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时,怎不让我们为之警醒?同学们,面对着这些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你将会对人们(如司机、行人、亲人、交通管理部门等等)说些什么?

 (二)不良交通行为

 1、马路上追逐打闹

 2、跨越隔离墩

 3、不满12周岁骑自行车

 4、在大街小路上踢足球、捉迷藏很危险

 5、在马路上地下铁路跳绳、跳方格,

 6、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一定要靠右边走,不要几个小朋友横着走,以免妨碍他人行走和车辆行驶。

 7、骑车上下学一群并排行驶,这样既妨碍交通,又不文明,互相挤道,也容易摔跤或撞人。

 8、在马路上,有的同学喜欢骑着自行车闹着玩,这都是不安全的。

 9、隔着马路相互喊话、问候,也容易被往来的行人、车辆碰撞。

 10、当走路只顾着谈天说地,没有留意地面的情况时,很容易发生意外坐车时,能把头、手伸出车外,这样很容易在两车相会时出现意外事故。

 (三)主要交通安全常识现在,我教大家学习三大本领:

 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这三个“会”的含义就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

 2、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不要搭乘超载车,如摩托、拐的等。更不要坐农用车,尤其是人货混装车。

 4、12岁以下不要骑车。骑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帮忙。

 6、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同伴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

 我将大家骑车走路的一些基本常识编成了一首小歌谣:

 走路要走人行道,不在路上打和闹。

 不骑快车不抢道,靠右行车要记牢。

 转弯慢行仔细看,不急躁来不猛拐。

 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四、总结:

 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眼里我们是展翅待飞的雏鹰。父母,老师,在期待着我们,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同学们一定要把交通安全牢记心中!让我们齐唱《一路平安》。

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3

 一、 活动目的:

 随着浦东的发展,道路交通更为便捷,人们的行为习惯也要随之相应的增强规范性和提高文明度的。要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必须从培养我们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开始,文明习惯的积累须从足下开始。

 二、 活动方法:

 通过录象、交通知识竞赛、相声、快板等表演来达到教育目标,接受“交通与安全”方面的教育。

 三、 活动准备:

 收集交通标志、交通警示语、制作有关书签,绘画有关图画、准备节目等。

 四、 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整队、汇报人数、出旗、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

 春风中盛开的花朵在诉说生命的快乐,远去的岁月告诉我要安全的生活,生命是春花秋月的爱,生命是干古不老的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汇成人生长河,风霜雪雨,笑语欢歌,奏出生命的交响乐。让安全和幸福相拥保佑生命,让我们相拥珍重生命。

 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乙: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哺育下成长。

 甲、乙:小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最重要;交通规则一条条,一条一条要记牢。

 甲:队员们,当你一个人骑车上街时;

 乙:当你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

 甲:当你横穿马路时;

 乙:当你在翻越栏杆时;

 甲:你是否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危险!)

 乙:是啊!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

 ☆甲: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各小队所要告诉我们的声音。

 第一小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约70万,受伤者约15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多么惊人啊!

 第二小队: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数据表明,交通事故导致的受伤人数最多,约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6%。

 第三小队:交通事故被称为和平时期的“流动杀手”。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我国有7000多名少年儿童被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生命。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19日介绍,我国2004年有10万人在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其中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2880人、2656人和1767人。

 第四小队:我们浦东新区1996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70人,平均每两天死1人,其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区县。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死亡人数4423人,平均每天就有12个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而丧生,交通事故已成致中小学生伤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4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2、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活动过程:

 (一)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

 3、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4、什么灯亮时才可以通行?

 5、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二)看录像,议一议:

 1、录像内容:一名中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

 (1)这个同学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这个同学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活动总结:交通安全教育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每天都要来校上学,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我们学校周围的交通情况更是复杂。通过开展这次主题班会,使大家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基本的交通知识,知道该如何去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 导语《我爱我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教材。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受家庭的发展变化

 2、行为与习惯

 形成初步的小主人意识,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及家庭活动;

 3、情感与态度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学会关心家人,感受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倾听感受

 2、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对这首歌的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刻,你能记住哪句歌词呢?

 3、这首歌的名字就是《让爱住我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的家。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你爱你的家吗?我们来一次“爱家比赛”好不好?

 2、智闯五关。

 挑战第一关:走进我的家!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走进我的家”就是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你的家。

 1、小组交流: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展示自已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进行有条理地介绍。

 2、各组选代表到前面介绍。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介绍家人

 3、评价:你觉得这几位同学谁介绍得?为什么?

 挑战第二关:考称呼

 1、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我提问请你回答.教师问人物,学生回答如何称呼

 2、拍手游戏,比如:我问爸爸的爸爸叫什么?你就答爸爸的爸爸叫——,听懂了吗?

 第三关:关爱在我家!

 师:我们是在长辈的关心和照顾下长大的,谁能讲讲长辈关心照顾我们的事情?想好了你就站起来发表意见。

 师:刚才大家都讲了长辈关心照顾我们的生活琐事,通过这些生活琐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老师觉得爱应该是相互的,我想我们也应该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点什么。让我们进入第四关。

 第四关:我爱我的家!

 1、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呢?

 2、学生们讨论后汇报。

 生:画一幅画、唱歌、做家务、做生日卡等。

 那么就用你手中的笔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吧!生发挥自己想象画一幅画。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体现了我们也爱长辈;我们也关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第五关:是非分得清。

 在每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小故事请你评说,要求先说说对错,再说为什么?同桌交流。

 1、小明每天早晨自己穿衣服、洗脸。

 2、奶奶生病了,强强给奶奶拿药、倒水。

 3、妈妈洗衣服,刚刚给妈妈擦汗。

 4、小刚一回家,就让妈妈拿鞋、倒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问。

 我想说:我们的家是平凡的、普通的,但亲人给我们的爱却是无私的、伟大的。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亲人说什么?

 三、总结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连闯五关,老师发现你们都是家里很棒的小主人,请把你们的作品献给你们的家人好吗?你们这么棒,《让爱住我家》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让我们共同唱起来跳起来吧。那么就让爱住你家,让爱住我家,让爱住我们的家。

篇二

教学内容

 本课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说说我的家》要求学生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而孩子却对家庭、父母缺少一定的感受与思考。本课通过说说我的家,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人,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对教学内容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之中,这节课就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时要有一定的预设。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会说不清家人的名字、家庭住址,那么在课前预设时要让学生回家询问清楚,这样来保证课堂交流的质量。同时,学生在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在有条理的表达自己上很欠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然后学会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设计思路

 1.健康、快乐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保证。在《说说我的家》这一课中设计了“谁最有礼貌”、“介绍全家福”的活动环节中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人,激发对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交流学习来体验。

 2.学会关心家长,懂得感恩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在“家中故事齐分享”、“真情对白”活动环节中,从具体细小的是事情中懂得不仅要接受家人的爱,更要懂得付出自己爱,用心去了解、关心、体贴家人。

 3.口语交际是儿童必备能力,每一个活动环节中都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激发对家的幸福感,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行为与习惯:在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同时,能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家庭。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介绍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热爱、关心家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介绍家庭情况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一些轻松、和谐、温馨的关于亲子交流的音乐,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让爱住我家》、《可爱的家庭》等,以作课堂活动的背景音乐。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4-P35页内容,话题为“说说我的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谁最有礼貌

 1.我们都自己的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今天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吧。

 (板书课题:说说我的家)

 2.CAI展示不同长辈的头像,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才是礼貌的?

 小结:学生都认识不同长辈的头像,但家人之间的关系不熟悉,还要就多多练习。

 设计意图:低年段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表述。

 活动二 介绍全家福及家人爱好

 1.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要说清“我叫 ,我家住在 ,我家有口人。”

 2.小组交流:小组内相互说说各自的全家福。

 3.击鼓传花,全班交流:让学生对照全家福中的每个成员,介绍一下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4. 教师导入: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了解家中的成员吗?他们平时有什么习惯?爱好是什么?喜欢干什么?下面这个环节就是要考验一下同学们对家人知多少。

 5.填写爱心卡(也可画下来)

 6.上台介绍(借助多媒体展示)

 7.诵读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我有妈还有爸,爸爸妈妈关心我,我爱爸爸和妈妈。)

 小结: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们都能流利并有各自特点的介绍自己家庭从大家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大家多爱自己的家啊,来,我们一起来诵读儿歌,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介绍学生加深对自己家庭成员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儿歌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朗朗上口,让学生感受家庭幸福的快乐,珍惜幸福的生活。

 活动三家中故事齐分享

 1.相信咱们家中有很多我们一想起就特别开心的事,或很难忘的事。你们愿意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

 2. 指名讲

 小结:每位孩子都想向大家展示自己幸福的一家,趣闻趣事,其乐融融。

 设计意图: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示、交流的平台,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懂得从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家人的重要,感受家人的无微不至。

 活动四真情对白

 1.父母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想对你说,昨天呀,他们来到学校让老师把它录下来了,你们想听吗?)

 2. 课件播放

 3.孩子对父母说心里话,写或画在爱心卡上。分小组上台交流。

 小结:是啊,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那么平凡、普通,但是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关心,我们是真正相爱的一家人。

 设计意图: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快乐成长,通过交流真心的去懂得感恩,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家

 我叫 ,

 我家住在 ,

 我家有口人。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二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一课。本课教材由“说说我的家”“我是怎样长大的”“爸爸妈妈真辛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和“共建文明家庭”五部分组成,这些内容都是围绕“我爱我家”这一主题展开的,其中以“爱”和“家”为载体,让学生感受、体验家人的爱与关心,了解家人的辛苦与烦恼。

 “说说我的家”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组成及其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理念:

 实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过程体验。

 (三)教学目标:

 1、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家人。

 2、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

 明白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3、学习用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应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重点:通过课堂体验,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

 难点:学习用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明白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四)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家

 奶奶 爷爷 姥姥 姥爷

 爸爸 妈妈

 我

 (五)教学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景,听歌曲,回想自己家庭。

 教师活动:1、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请同学们闭眼聆听。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想让大家了解你的家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我的家好吗?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课前预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与表达*。

 活动二:贴照片,分享幸福时光。

 教师活动:出示自己的家庭合影,说说自己的家庭组成,引发学生表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风采,就让我们展示并分享一下吧。

 出示要求: 1、把自己带来的全家福或生活照片贴在自己书上的贴照片处。

 2、在小组内,每人向组内成员介绍自己照片的来源和其中的故事,让大家分享那幸福的时光,并简单介绍照片上的家庭成员,小组交流、共享。

 3、每组选1-2名学生上台向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营造快乐情境,把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体验家庭的幸福温暖,在快乐中学习交流。

 活动三:找规律,了解自己家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完成家庭情况调查表。

 1、每个小组的同学把自己的书竖着排成一排,然后观察每

 家庭的成员组成情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也可以去别的组参观)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我们发现每个家庭的成员都是不 一样的,有的是两口之家,有的是三口之家,有的是四口之家,也有的是祖孙三代。最普遍的

 是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我”)。

 3、你了解自己家的每一个人吗?指导学生根据课前完成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并选2-3名交流能力较

 好的同学到前面汇报交流。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找出规律,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应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活动四:观察图,理解家庭成员和亲属关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和亲属关系结构图”,思考并回

 以下问题。

 1、在你的家庭中,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知道爸爸妈

 是谁的孩子吗?

 2、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其他孩子吗?他们和爸爸

 妈之间是什么关系?

 他们彼此怎样称呼?

 3、与爸爸妈妈同辈的还有谁?相互之间怎样称呼?

 学生活动:观察“家庭成员和亲属关系结构图”,启发学生用自己的

 言表达以上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活动五:听儿歌,做练习,巩固应用。

 教师活动:

 1、播放《家族歌》让学生听。

 2、出示练习: 考考你

 爸爸的哥哥称

 爸爸的弟弟称

 爸爸的姐妹称

 妈妈的兄弟称

 妈妈的姐妹称

 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姥姥姥爷的

 我是大伯的

 我是舅舅的

 学生活动:自由抢答,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用练习抢答的形式检验所学内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及其亲属关系。

 八: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核心理念,也就是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针对本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活动。用自己的全家福或家庭生活照片,把生活中的欢乐情景搬到课堂上,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让学生体验快乐的同时,了解自己的家庭及家庭成员情况,通过情境创设、找规律、观察家庭成员结构图,使学生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家人,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明白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树立爱家的意识。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亲情和人格的养成过程。

小学一年级语文《胖乎乎的小手》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1+6=7-3=4+2=1+5=

 7-5=5+2=6-2=6-3=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P51:13 14 15及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组成》教案

#一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胖乎乎的小手》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胖乎乎的小手》知识点

 字:画、墙、贴、替、润、挠、痒

 词:手绢、厨房

 重点句子:

 1、爸爸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把画贴在了墙上。兰兰不明白,问:“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2、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3、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4、兰兰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她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主要内容:

 爸妈的双手能工作,姥姥的双手会做饭,兰兰也有一双手,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肯定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就是全家人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会阅读中遇到的生字。

 2、能深入角色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出情感。

 3、培养爱识字、会识字的兴趣,并渗透“换偏旁、顺口溜”等识字方法。

 4、培养学生勤动手、爱家人的良好品德。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一幅画(兰兰的手)、句卡(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语言训练

 1、师说身体部位,生快速指出。

 2、师板书“小手”,生伸出小手,并说说自己有一双什么样的小手?

 (随机板书:红润润、胖乎乎)解释“红润润”──还可以说红润润的什么?

 3、师生一起板书“胖”,并运用以前学过的顺口溜记忆“胖”。

 4、师把板书写完整,指导大家读出它的可爱。

 从游戏入手,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来说话和识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说话的欲望。

 二、读通课文、重点识字

 1、师: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而且还把它画成了画。(贴画)喜欢吗?

 (师板书:喜欢)指“喜”,读什么?连起来,(喜欢)做个喜欢的动作?

 (生做)挺高兴!不仅你们喜欢,他们都喜欢。

 2、(出示课文的第一句话)谁来读读?

 (抽生读)师:你这个“都”字读的好,“都喜欢”就是?

 (全部喜欢)

 大家也读读!

 (齐读)

 读了这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预计: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得这张画?

 (板书:?)

 3、生自由读课文,师布置要求:

 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自己的好办法解决它。看谁能最先认识所有的生字,最先把课文读通顺。

 4、用刚学过的方法快速标出自然段:

 集体交流。

 5、同桌互读,一人一段:

 读的好,就送他胖乎乎的大拇指;不好的地方,就帮他指点一下。

 激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体现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

 6、集中生字:

 ⑴翻开课本,找到“认一认”这一项,小组成员在一起指读,看谁认识的字最多。

 ⑵游戏:

 ①生说字师找卡片。

 ②师举字生抢答。

 教学预计及目标:

 张:顺口溜记字──弓长张。

 刚:与“钢”比较。(换偏旁识字)

 贴:顺口溜识字──贝占贴。

 墙:古时候的墙很多都是用什么建成的?

 (泥土)总结:字的偏旁往往表示字的意思。

 替:说句话。(联系课文和生活经验)

 拖:与“鞋”合起来学。

 帮:“帮助”,用“帮助”说句话。(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等:与“诗”对照学,巩固换偏旁记字的方法。

 变:组词。

 情:体会竖心旁的含义“心情”或与“清、晴”等比较。

 ⑶创新说话:

 师:刚才我们用了其中的一个字说话,如果能用上两个、三个、多个,那就了不起了,想不想试一试?

 生交流,如:

 我替爷爷拿拖鞋。

 三、朗读交流、深化理解

 1、师:我听出来了,你们的小手都是勤劳的小手,我想,你周围的人都会喜欢你。那现在,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这幅画,你弄明白了吗?

 生答,师随机板书“勤劳”。

 2、师:看这幅图,(指书上的插图)全家人正在夸奖兰兰呢!那爸爸、妈妈和姥姥都是怎样夸奖兰兰的呢?请同学们找出他们说的话,用心的读读,看谁读得最像?

 3、生自选内容,自由练读。

 4、交流读爸爸的话:

 师:谁想读爸爸?

 (一生站起)

 师:你现在是谁?

 (爸爸)

 师:好,看着兰兰这双勤劳的小手,爸爸说?

 (此生接读)

 师:声音挺像的,喜欢这双小手吗?

 (喜欢)

 师:再读读,读出喜欢来。

 (此生再读)

 师:这次有点喜欢了,谁能读得更喜欢?

 (另一生读)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想读了,这样,男同学都当爸爸来夸夸,怎么样?

 (男生齐读爸爸的话)

 感情朗读循序渐进,引领学生逐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感悟的目的。

 四、到时总结、布置作业

 师:谁想读其他角色的话?(生很多举手)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休息的时间已到,这个角色朗读还是留到下节课吧!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练一练,看看下节课谁的朗读最棒。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这篇文章时,围绕爸爸、妈妈、姥姥的三句话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时,首先挑选班级中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来给大家看导入,理解“胖乎乎”一词,再让学生说说还有“——的小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我还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胖乎乎的小手?”把学习的主动性给了学生,并让孩子带着这些疑问开展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接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胖乎乎的小手?让孩子在课文中找出爸爸、妈妈、姥姥表扬兰兰的话语,用线划出来。

 (1)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2)妈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3)姥姥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引导孩子读好这三句话,我主要是利用多种形式读(包括师范读、生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共读、分角色读、指导停顿重音等),并且对孩子读句子是否正确、有感情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孩子从读中自己慢慢地感悟,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到小结时,孩子们很快就领悟到兰兰是个勤劳而且还是个关爱家人的好孩子。

#教案# 导语《8、9的组成》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掌握8、9的组成是进行8、9的加减运算的基础。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 写字练习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习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习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习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习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8棵

 字的:8个 第8个

 人的:9个 第9个

 花盆:9盆

 蝴蝶:9只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 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 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 表示什么?9 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 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 ( ) 9 〉( )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8、9的组成。

 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看图说话。

 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写算式。

 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操作感悟。

 (1)摆一摆:左边摆7个,右边摆2个。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3)写一写:根据你摆的学具,你能写出几道算式?

 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1、看一看,算一算

5+4=() 4+5=() 9-4=() 9-5=()

 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还可以怎样想?

 2、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1+7= () 抢答:8-7=()

 师:怎么想出来的?

 3、指导小结,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加减法都是有关谁的计算?

 板书课题:8、9的加减

 4、阅读课本“生活中的数”。认真看图,仔细思考,然后和同桌同学交流图上内容。

 根据图上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写四道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先看教师摆学具,然后观察自己动手摆学具,同桌合作摆后写出四道算式。

 同桌互相说说算理,重点说说减法的算理。

 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学生汇报加减法算式。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思路,做做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交流、发现:做加法,还可以想减法。

 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生读课本,说说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提出数学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畅游乐园,寓练于乐。

 1、看图列式,并计算。(课件出示)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

6+2= 4+5= 8-1= 8+1= 9-1= 7+2= 7+1= 8-2= 5+3= 9-8= 4+5= 9-6=

 3、比一比。(课件出示)

7○9 6+1○8 3+4○9 8-0○8+0 3○9-7 7+1○6+2

 生观图,列算式,并交流。

 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并评价。

 交流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

 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6+2=8 2+6=8 1+7=8

 8-7=18-2=68-6=2

 做减法,想加法

关于“一年级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