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有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20世纪50年代

1、经济发展方面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当时排名在前的依次为美、欧、苏、日,我们取当时日本人均GDP110美元为我们参照的现代化的标准值,则1952年时,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当时现代化进程的22.7%。

2、农业发展方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劳动力比率为83.50%,城市化水平为10.60%,按照日本为标准,在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的现代化程度为30.10%。取欧洲和苏联的中值,中国1952年时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大约在20%的水平上。

3、教育发展方面

1950年前后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医疗卫生服务普及率等方面的数据很难取到,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发展方面的现代化水平至多处于10%的水平上。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处于当时现代化水平的21%。?

二、1949年-1978

1、经济体制发展方面

对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甚至许多消费资料,我们采取了计划分配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在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之间,调动资源和分配利益的层次多次上下调整,去留自留地也多次变动。

2、对外经济关系、科学技术等方面

对外经济战略上,我们走了一条进口替代和自我封闭循环的道路。这样的体制和道路使我们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3、社会发展方面

从10%推进到了近29%的水平上,30年中推进了2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等方面指标的现代化成就非常显著。

三、1978年-2008年

1、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3%,GDP总量约3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的规模也从1978年占世界总量的不到1%上升到6%。第一次现代化人均GDP水平约为6500美元,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51%。

2、经济结构方面

第一产业GDP比率在总量的10%以内,第二产业的比率要比通常其他国家平均35%的水平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平均55%的水平低16个百分点,工业化内部结构偏差非常大。将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的标志,中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完成了现代化的79.4%。

3、社会结构方面

统计上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比率为40%左右,估计实际的农业劳动力比率可能为30%,城市人口比率为46%左右,分别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国家10%和80%水平的77%和57.5%。综合来看,社会结构转型方面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的67.6%。

扩展资料:

  ?

未来现代化的几项任务 :

1、GDP差距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决不能动摇。

发展是硬道理,并没有过时,在未来的30年中,紧紧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2、第三产业能不能快速发展事关全局。

从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和任务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决定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能否完成现代化。1949年后,经济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发展超前,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果不从战略、体制和政策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大第三产业比例将非常艰难。

3、人口城市化和就业结构非农业化至关重要。

从社会结构转型的目标和任务看,在社会结构转型方面,转移农业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包括推进目前已经滞后的城市化,还有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领域的转移,是中国能不能完成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现代化的最困难的工作。?

4、调整和提高教育结构和质量,着力健全社会保障网。

中国在大学普及率、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存活率、医疗服务等指标方面,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国家的平均水平。未来30年,社会发展方面的任务之一,是建立社会服务中心,形成完善和有效的社会保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5、提升国家竞争力需要赶超型的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推进第一次现代化的过程中,第二次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进步方面更需要交替推进。未来30年中,现代化的任务还包括推进赶超型的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向技术强国。?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回顾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主要是靠整个国家通过一些国际活动如与他国建交、推行政策促使经济发展、加入经贸组织加强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等来实现的,而现阶段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则体现在一些新的、不同的方面。

进入新世纪,中国继续着改革发展的道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APEC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申奥成功。这一切都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国俨然已成为国际舞台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代中国地位发展相关事件:

1840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自然经济受到冲击,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而后接踵而来的与美、法等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降低,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战败,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19的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让人们看到了弱国无外交,1931年~1937年的七年艰苦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了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一年之后的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些都使新生的中国得到了更多世界目光的关注。70年代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较快的一个时期。初期,在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长久以来的僵局,为后来中美建交做了铺垫。

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