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怎么样建立系统的历史体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样建立系统的历史体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历史的知识初看琐碎且繁杂,但通过运用知识网络图,你就会发现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一目了然。

第一步:从时间和事件两条线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地点、人物、后果、意义等内容。

第二步:着重记忆、思考、把握时间线和事件线的交点,将重点放在政治制度的时间演变、文化成就的时代特性,以及同一时代不同政府或地区的横向比较等方面。这些就是时间轴和事件轴的交集,也是高考历史科目考查的重点。

问题:中学历史有厚厚的好几本书,知识点又多又杂,能介绍一些好一点的记忆方法吗?

解答: (1)建立知识网络图。上面的结构图是很有帮助的,首先从中国古代是出发,纵向前进的时候把每个朝代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横向展开,边看边回忆知识点。然后在鸦片战争时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进入世界近现代史,这时三条主线就很明确了,一是资本主义近现代史,二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近现代史,以及从中引出的中国近现代史,三条主线在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格局这些知识点处相交,所以整个中学历史的脉络就很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多看书加深印象了,有一句话“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历史的记忆也是一样,关键还是勤看书,书读百遍,知识点也就深深刻在脑海中了。每把书看完一遍之后,就阖上书,自己在脑海中默想知识网络图,想不起来或者想不清楚的地方往往就是自己没有掌握的地方,这时就应该在书上的知识网络图上特别标记出来,然后下一遍看书时重点看这些地方,一遍一遍下来,自己没有掌握的东西肯定就越来越少了,厚厚的几本书就简化为一张简单的网络图储存到你的脑子中了,这就是所谓的“把书读薄”吧。

(2)弄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事件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联系,而事件本身也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记忆时一定要弄清因果关系。原因要分清“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等,具体见后文的具体运用分析。至于结果,这就涉及到记忆某一事件的影响及历史意义的问题,总体看来,历史事件的影响一般都遵循由小到大的顺序,首先是对本国本时期的影响,然后再扩展到对世界、对以后的历史影响,同时横向展开,例如这一事件对经济、对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等,这样就能够把一些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掌握,具体运用起来才不会一团糟。

(3)对于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可以运用到一些小窍门。主要有:以今推古法,也就是以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推知历史知识。例如,我们知道泉州有一座六合塔(灯塔),那么就可以连带的想到泉州在元代是贸易中心;又如,今天我们仍有“苏绣”的说法,所以在问及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的时候就可以想到苏州。偶尔还可以利用影视文学作品中的材料来记忆历史知识(排除掉影视中具有文学性夸张性的成分),例如可以利用《射雕英雄传》中杨康、郭靖名字的由来,记忆与“靖康之耻”有关的知识;又如,可以从**《巍巍昆仑》中了解人民解放战争前中期的大致状况,《太平天国》也是一部不错的了解太平天国兴衰的影视作品。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时候?

一、世界古代史时间轴

1、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罗马科技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技术,其成就达到了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他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也对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的一个中间时期。

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东罗马帝国灭亡。

3、14-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4、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6、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十个纪:

1、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

以农业社会、母系社会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初期为准。

炎黄纪已经出现私有制、商业、战争、奴隶。

2、虞夏纪:以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约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纪)。

二里头文化兜底:以青铜器时代初期、双轮车、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标志为准。

传说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或可研究纳入本时代故事集。

3、商周纪: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为典型代表。

成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为本时代三部曲。

约八百年。

4、齐楚纪:铜铁并用时代,约六百年。

以齐楚为代表的众多周边族群势力(分别代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大规模融入华夏,为最终形成汉族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帝制萌芽。

有西周共和、平王东迁,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故事。

5、秦汉纪:铁器时代初期,中国进入帝制时代。

以大一统、书同文为时代口号,史记、汉书为时代标志,蔡伦改进造纸术更具有划时代意义。

有秦并六国、大泽乡起义、楚汉相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笔从戎等重要历史故事。

6、魏晋纪。

亢龙有悔,黄巾起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走马,南北朝并立。

7、隋唐纪。

凤凰涅盘,盛世隋唐,隋文科举,大乘玄奘,贞观天可汗,则天女皇帝。

(隋文帝……)

8、宋元纪。

天下一家,地狱天堂,文明臻极,野蛮大成,华夏之殇无尽痛,上帝之鞭惊启蒙。

(借用欧洲文艺复兴之意)(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巴格达百年翻译运动……)

9、明清纪。

黄粱石头,南柯红楼,千载遗梦,百年屈辱,金粉帝国,罪恶毒瘤,极权桎梏瓜藤狱,十万成就皆嫁衣。

(红楼梦……)

10、共和纪。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辛亥,北伐长征,民国共和,抗战翻身。

扩展资料

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世界古代史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到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一段时期。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佛教、基督教和 *** 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1870年至1900年,作为新能源的石油,产量从80万吨大幅增长至2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6年,出现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9年,出现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发展为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较模糊,2010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模。我们现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的过渡期。

特点: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德国政府希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核心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实现“无人工厂”。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极致,但是有关于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在具有“思维”后会对人类产生不利企图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高度数字化

关于“怎么样建立系统的历史体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