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历史问答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历史问答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元朝时期杰出的汉族女纺织家是黄道婆

黄道婆,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华泾镇)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生活所逼,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到深夜,担负繁重的劳动,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她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生活,一天半夜,在房顶上掏了个洞,逃了出来,躲进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今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崖县)。

黄道婆只身流落他乡,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把先进的纹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黄道婆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黄道婆在崖州生活了二三十年之久,但是她一直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6年),她带着黎族人民先进的纺织工具(踏车和椎弓等),依依不舍地辞别了黎族同胞,搭顺道海船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乌泥泾。

黄道婆重返故乡的时候,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是仿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乡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虽然黄道婆回乡后没几年就离开了人世,但是,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黄道婆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对当地落后的棉纺工具做了大量改革,创造了一整套的“擀、弹、纺、织”工具。

首先,在除去棉籽方面,黄道婆把黎族人民用的搅车介绍过来。搅车又名轧车,是由装置在机架上的两根辗轴组成,上面的是一根小直径的铁轴,下面的是一根直径比较大的木轴,两轴靠摇臂摇动,向相反方向转动。把棉花喂进两轴间的空隙辗轧,棉籽就被挤出来留在后方,棉纤维(皮棉)被带动前方。应用搅车后,完全改变了当时用手剥籽或用铁杖擀去籽的落后状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当时皮棉生产中一件重大的技术革新。另外,黄道婆把弹松棉花的小弓由一尺多长改成四尺长的大弓,用绳弦代替线弦,而且还用檀木做的椎(槌)子击弦弹棉代替手指弹拔。这样效率高多了,弹出的棉花也均匀细致,提高了纱和布的质量。在纺车方面,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傅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

黄道婆除了在改革纺织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经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等棉织品,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县都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黄道婆去世不久,松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之久而不衰。

初一历史问答题

1.史学:

一.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所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二.《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教育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概就是这样

不知道能不能让你有所收获

。我也仅仅是靠自己目前所学的高中知识来回答的

不过可以保证的是

我说的都是对的

呵呵

历史问答题

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2 晋朝的西晋时期(265年—316年),在晋武帝司马炎在魏国灭蜀的基础上于280年灭吴统一了中国,完成了大一统,建国五十一年,统一时间为三十七年

3 前秦,苻坚灭前燕、前凉统一北方,后来又发动淝水之战,企图统一全国;结果失败,前秦分裂。

北魏,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与南方的宋、齐、梁、陈对峙;后来出现六镇起义,尔朱荣乘机掌握了北魏实权。尔朱荣死后其部将高欢灭尔朱氏夺权。到高欢晚期,他所掌握的皇帝北魏孝武帝逃到长安,依附宇文泰,由此开始了东、西魏的对峙。

北周,宇文泰死后,其侄宇文护废西魏恭帝拥立宇文泰子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后来宇文护先后废立宇文觉、宇文毓,直到武帝宇文邕才诛杀宇文护。宇文邕雄才大略,而同一时期的北齐(高欢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建立)昏君奸臣,乌烟瘴气。576年,宇文邕东征灭北齐,统一北方。

4 三国,卫温到达夷洲

初二历史题

〔三国〕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郡主孙权远离中原的残酷争斗,已经开始向海上发展。公元227年,孙权在东治(今厦门)训练能出远海作战的水师,并建造大型战舰数百艘。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当时的夷州(今台湾省),遭到当时土著蛮荒的轻微抵抗。由于当时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又有数千将士病亡,两位将军只得率部返回大陆。同时带走土著数千人为以后的更好的了解和治化台湾作好准备。

〔隋朝〕

隋朝末时,大臣何蛮极力说服隋炀帝开拓流求(今台湾省)荒蛮之地,公元607年隋炀帝派何蛮和羽骑尉朱宽大将军一起率水师万余人隋朝“五牙”战舰数百艘入海赴流求远征。但战果不大,并遭到土王欢斯的抵抗。公元609年,隋炀帝又派虎贲郎将陈棱大将军率部万余人开始对台湾东征。隋军从高丰(今广东潮州)出发,先到达一鲲身(今澎湖),再抵台湾西岸中部登陆。又受到土王欢斯率部阻挡,经数场激战,隋军大获全胜,土王欢斯被斩首。

〔南宋〕

南宋时期公元1171年,南宋王命泉州(今福建)知府汪大猷在澎湖建房200余间,并且派数千将士常驻。次年派水军万余众征伐台湾本岛,在击退土人抵抗后在本岛驻军下来,为解决驻军的给养问题,实行屯垦制度,并委派朝官开牙建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驻军。

〔元朝〕

元朝时期,公元1292年世祖忽必烈派熟悉水战的汉军六千余人战舰三百余艘前往澎湖(今台湾省)招抚当时的土著高山族。元军抵达后遭到当地土人的抵抗,无奈元军人数太少,再加上水土不服,士气低落,终于兵败将倒剩余的汉军只能逃回大陆。公元1297年,忽必烈再次任命福建平章政事高兴为东征大将军,率汉军水师一万五千余众战船数百艘再次进兵台湾,经过数月的激战终于一举拿下台湾本岛。

〔明朝〕

明朝时期,倭寇时时搔扰中国东南沿海百年之久。公元1602年(明万历30年),有部分被明军击溃的倭寇逃至琉球(今台湾省)岛。在明朝抗倭将领沈有容大将军的指挥下,明军在台湾近海一举歼灭大部倭寇,台湾百姓热烈欢迎登陆的明军。这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为争夺贸易权,于1603年进攻葡萄牙人占据的中国领土澳门,未果后退至南洋。1622年,荷兰人在第二次进攻澳门不成后,又退踞澎湖。公元1624年,明朝派水军万余众,战舰数百艘进击荷军,荷兰人被痛打至举白旗投降,但惨败的荷军撤到了台湾岛。由于当时明朝正处在和满清人的战争,所以顾不上台湾的荷兰入侵者。1626年,西班牙人也登上台湾岛,占据北部。荷兰人向西班牙人进攻,最终于1642年赶走西班牙人,获取了对整个台湾的控制权。

〔清初明末〕

清初明末公元1657年,南明将领郑成功接见了当时从台湾逃回来的何廷斌,此人是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的旧部,在台湾一直充当荷兰翻译。他的到来主要是说服郑成功东征台湾,当时的台湾已经被汉化了几个世纪了。从公元1622年荷兰国就一直派战舰到台湾进行侦察和武装骚扰,1642年荷兰大举进攻台湾,荷兰人的大军很快就占领了鸡笼(今基隆)、淡水等地,并打走了西班牙人。荷兰人在台湾实行军事管制,血腥镇压当地居民的反抗。并以台湾为基地沿海劫商掠货,俘获华人为奴。殖民者的暴行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和仇恨。

郑成功和众将领正想建立一块反清复明的根据地,郑成功从何廷斌那得知台湾的状况,决定渡海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公元1658年郑成功开始为收复台湾做准备,郑军抓紧时间检修战船,探测航道。公元1661年3月23日,郑成功乘侵台荷军兵力薄弱(千余人)及其援军受季风影响难以赴台之机,亲率将士2.5万人、战船数百艘为第一批,在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下由金门料罗湾出发。郑军由澎湖启航,四月初二晨抵荷军疏于防守的鹿耳门港(今台南市安平港北)外。郑成功乘中午满潮,率师通过道纡水浅的北航道,驶入鹿耳门港,令水兵4000抢占北线尾岛,全歼荷军守兵;自率主力通过大海湾,直插禾寮港,在岛上数千同胞接应下上岸。四月初三,郑成功乘胜扩人战果,集兵1.2万包围赤嵌城,断城内水源。在城周布设火器,对荷军形成军事威慑。遣送俘获的赤嵌守军头目描难实叮之弟夫妇回城劝降。初四,描难实叮因势穷率众出降,郑成功予以厚待。在郑成功优俘政策感召下,荷军中黑人士兵亦倒戈降附助战。郑军未到之鸡笼、淡水等地,台湾同胞自动拿起武器驱逐荷军。

台湾城被围困八个月后,第二批郑军登陆。十二月初六,郑成功下令炮轰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发射炮弹两千余发,当晚破城。龟缩台湾城内的荷军残余六百余人,由于伤残、饥病,几乎丧失战斗力。荷兰殖民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愿在优惠条件下交出城堡。十二月十三(1662年2月1日),揆一代代表荷方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中国。

〔清朝〕

清朝盛期,康熙大帝对台湾的策略又改为招抚,从此就开始长达十几年的议和谈判,但始终没有结果。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廷乘郑经病卒、其子郑克塽年幼初立和台湾本土出现内讧之际,康熙大帝决定发兵统一台湾。康熙二十一年夏,康熙大帝排除朝廷内种种干扰,命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总提督,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同筹谋取台湾之策略。两位受命后,积极整顿军务,制造战舰,练兵选将,同时派人侦察敌情,探测航道。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清军水师2万余人、各种战舰二百多艘,直逼澎湖。各战舰的风帆上均书写主将姓名,有便于指挥联络。郑守军有了二百多艘战舰和近两万人的军队,数量上与清军旗鼓相当。六月二十二日,清军强攻澎湖本岛,施琅将水师兵分三路,以总兵陈蟒和董义为左右翼,各率战舰五十艘,分别进攻鸡笼屿和牛心湾,以作牵制;施琅自率战舰百余艘为中路直攻娘妈宫(今澎湖本岛西北角)。清军奋勇大战,击毁郑军战舰一百九十艘,歼灭郑军主力一万二千余人,迫使郑军四千二百余人投降。郑军主帅刘国轩见大势已去,狼狈的只带剩下战船二三十艘,残军数百人,狼狈逃回台湾本岛。台湾内部震动,刘国轩力主投降,康熙大帝乘胜降旨招降。七月十五日,台湾地方当局派人献上地图名册和投降书。八月十三日,施琅率清军登陆台湾岛。后清廷纳用施琅建策,在台湾设县、府、巡道,派军驻守,加强统治。从此结束了由郑成功起历经郑氏家族三代为期二十余年的偏安局面。康熙大帝终于实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盛世。

台湾历史上的称呼

台湾,秦朝称之为“满洲”;三国时称之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现在明白为什么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吧?而且台湾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可作为主要的占略点对我沿海防御起到骨干支撑作用。台湾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和舟山群岛呼应,构成“倚角”;足以掩护我东南沿海6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台湾海峡长约220海哩,平均宽度约90海哩,是我国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西太平洋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日均通过的商船达百艘之多。我国四大外贸航线有三条需要南下。台湾海峡的航行畅通对我国民经济均恒发展和外贸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虽有18400公里的海岸线,但只与一个大洋相连,我国诸海又被包围在第一岛链,实际处于半封闭状态。如我们要跨入大洋,就必须冲出第一岛链,打破缠在我们身上的这个锁链。而这根锁链的各节中,台湾是最薄弱的一环。

台湾直面太平洋方向上,有很长的海岸线。其东侧每一公里长的海岸线外都有数百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而且我国在东太平洋上拥有10万平方公里的海底资源开发区域,台湾岛是我国太平洋海底资源主要前进基地。也就是说,台湾还是我国走向远洋的大门。台湾北距鸭绿江900海哩,南至北仑河口与南沙群岛均约800海哩,一支舰队从此出击,在二天内,机动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向北可抵东海抵黄海作战,向南可直接打击侵犯南海之敌。台湾也是第一岛链上的中间位置,向北排列着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蜿蜒2000多海哩,南望则是东南亚数千群岛,纵深也有数千海哩。从台湾向东,跨越1200公哩,则可进击第二岛链。仅从军事角度来看,雄居台湾一点,可危震三方。台湾本岛长390公里,宽约140公里,面积3578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9%,平原占31%,岛上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而面向大洋一侧的海岸,均为悬崖,直立百丈,无法进行大规模登陆,具有极为有立的防域自然条件。同时岛上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能保障一支现代化海军的能力。台湾机场密布、港湾众多,有高雄、基隆、台北、花莲、苏奥、左营等;如果与大陆一侧的三都、闽江、湄州、厦门、东山等港湾和金门、汕头、厦门、漳州、福州、龙田等一线机场相映成辉便构成十分有利的海空军基地网群,足以满足任何一支庞大的舰队驻屯、补给、修理、集合、疏散、隐蔽及训练、演习之需要。由于台湾与大陆近在咫尺,面向大陆一侧地势平稳,整个海峡内几乎任何有碍航行之物,均可通航,极易得到大陆的支援和加强,战时若有必要,甚至整个台湾海峡地区都可辟为军事基地,该地区15,000平方公里的水域均可纵横机动,为海军机动作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可见,由于台湾的优越条件,使她具有攻防兼备的优点,其作用远不是数十、数百个珊瑚礁所能比拟的,也非“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能概括的。

一、问答题

①甲午风云发生的时间至2010年,已有116周年。②对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作用的是义和团运动。

③规定赔偿数额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赔2100万银元,折合库平银1491万两;

《北京条约》赔800万两;

《烟台条约》赔20万两;

《中俄伊犁条约》赔509万两;

《马关条约》赔20000万两,赎辽费3000万两;

《辛丑条约》赔98000万两

④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的事件是虎门销烟。

⑤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中英鸦片战争。

二、探究题

1、人们通过手机短信致以问候和祝福,已经是一种流行时尚。2009年春节期间,有一条用清朝皇帝年号串联起来的短信,受到人们欢迎。请看:佳节来临,祝你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

请回答:

(1)道光以后,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状况。请分别列举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皇帝在位时,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含时间和事件名称)

答:道光皇帝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咸丰皇帝时期。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同治皇帝时期: 辛酉政变 公元1861年农历7月-公元1861年农历11月。光绪皇帝时期:中日甲午海战 1894(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

(2)清朝末代皇帝是谁?年号是什么?你能否以末代皇帝的年号给这条短信续写上最后一句?

答: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大满洲帝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佳节来临,祝你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身体宣统!

关于“中国历史问答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