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微型百科全书的古典名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微型百科全书的古典名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天工开物》& 宋应星 作者及作品介绍

才大学博,勤于著述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宋姓在当地是大姓,曾祖宋景字以贤,号南塘,曾任南京吏、工、兵三部尚书,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为官清正,对宋氏后代有很大影响。祖父是宋景的第三子宋承庆,早逝。父亲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少孤,赖母顾氏及叔父宋和庆养育,少补诸生,在庠四十年未出仕。宋国霖有四子,宋应星为第三子。与兄应鼎俱为同母魏氏所生。宋应星出生时,宋氏家族日益没落,而母亲又是农民的女儿,所以自幼易于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

奉新地处南昌府境内,明代时这里文风很盛,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宋应星幼时与长兄宋应升在叔祖宋和庆创办的家塾内就读。七岁时投师于族叔宋国祚,不久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年方十六考入本县县学,入庠九载。他自幼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之佳为师长所惊奇,其族侄宋士元在《长庚公传》中说:“公少灵芒,眉宇逼人,数岁能韵语。及掺制艺,矫拔惊长老。”宋应星青年时代已经熟读经史及百家书,对程朱理学有较深钻研,又能独立思考。他尤其推重张载的关学,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他对自然科学及技术很有兴趣,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还喜欢音乐、美术,对时事政治特别关心,怀有济国济民的理想,常与同学好友纵谈天下大事。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宋应星与其兄宋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考取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县中诸生只有他们兄弟中举,人称“奉新二宋”。当年秋赶往京师应次年丙辰科会试,未中。为作好再应试准备,他们前往九江府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进修,投师于洞主舒曰敬。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又一次进京会试,仍然名落孙山。此后又在天启及崇祯初年再次参加会试,结果均未中举,从此遂绝科举之念。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宋应升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宋应星回乡服侍母亲。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在老母被兄宋应升接到浙江后,宋应星出任袁州府分宜教谕,主要是教授县学生员。任职四年,取得优良教育成绩,使当地“士风丕振”。更重要的是有足够业余时间从事写作,他的主要作品大都作于此时。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宋应星考评位列优等,不久就被升为福建汀州府(今长汀)推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未待任满,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辞官归里。崇祯十六年再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此时已是明王朝灭亡前夕。他到任后,州内因战乱破坏,连升堂处所都没有,官员大多出走。他几经努力重建,使之粗具规模,又捐资在城内建立了书院。次年甲申(公元1644年)初,亳州周围已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包围,宋应星弃官返回了奉新。宋应升原已升至广州知府,甲申后也无意恋官,最终挂冠归故里。他们兄弟和其他的江西志士都寄希望于南明福王政权,但此政权却由阉奸阮大铖、马士英把持,排斥忠良,不久便灭亡于满清铁蹄之下。清兵南下攻取江西时,宋应升于1646年服毒殉国,宋应星埋葬胞兄后,在清代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在贫困和悲愤中度过晚年,大约卒于康熙五年(1666),享年八十岁。遗有二子,长子宋士慧字静生,次子宋士意字诚生,皆有文才,人称“双玉”。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子孙皆能奉此遗训,在家安心耕读。

作者:biosphinx 2004-10-14 19:04:00)

宋应星的生活时代适值明末,他亲眼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撰写《天工开物》等作了准备。他虽历尽艰辛跋涉万里未得一进士功名,却获得极珍贵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见闻,思想更为激进,成为对旧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才大学博,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作品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天工开物》(1637)、《观象》(1637)、《乐律》(1637)、《论气》(1637)、《谈天》(1637)等;二是属于人文科学的有《野议》(1636)、《画音归正》(1636)、《杂色文》、《春秋戎狄解》(1644)等;三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原耗》(1637)、《卮言十种》(1637)等;四是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1636)、《美利笺》(1645)等。大多成于明末或明清之际,因有强烈的反清思想,故为清统治者所不容。大部分作品已散佚,至今留下的有《天工开物》、《野议》、《思怜诗》、《论气》和《谈天》五种。

天工开物 科学大家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最主要的代表作。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友人涂绍煃(字伯聚)资助,初版刊刻于南昌府。全书三卷十八篇,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三十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编次先后顺序是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安排的,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其次是有关工业,而以珠玉殿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

上卷六篇多与农业有关。《乃粒》主要论述稻、麦、黍、稷、粱、粟、麻、菽(豆)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及生产工具,包括各种水利灌溉机械,并对以江西为代表的江南水稻栽培技术详加介绍。《乃服》包括养蚕、缫丝、丝织、棉纺、麻纺及毛纺等生产技术,以及工具、设备,特别着重于浙江嘉兴、湖州地区养蚕的先进技术及丝纺、棉纺技术,并绘出大型提花机结构图。《彰施》介绍植物染料和染色技术,偏重靛蓝种植和蓝靛提取以及从红花提取染料的过程,还涉及诸色染料配色及媒染方法。《粹精》叙述稻、麦收割、脱粒及磨粉等农作物加工技术,偏重加工稻谷的风车、水碓、石碾、土砻、木砻及制面粉的磨、罗等。《作咸》论述海盐、池盐、井盐等盐产地及制盐技术,尤详于海盐及井盐。《甘嗜》叙述甘蔗种植、榨糖和制糖技术及工具,兼及蜂蜜及饴饧(麦芽糖)。每篇叙述均有主有次,选择重要产品为研究重点,突出介绍先进地区的生产技术。

中卷有七篇,多为手工业技术。《陶埏》叙述房屋建筑所用砖瓦及日常生活所用陶瓷器(尤其白瓷、青瓷)的制造及工具,着重江西景德镇生产民用白瓷的技术,从原料配制、造坯、过釉到入窑烧结,都予说明。《冶铸》是论述中国传统铸造技术最详细的记录,着重叙述铜钟、铁锅及铜钱铸造技术及设备,包括失蜡、实模及无模铸造三种基本方法。《舟车》专述有关交通工具。首先用数据标明各船舶和车辆结构构件及用材,还说明各种船、车驾驶方法,详于大运河上航行的运粮船“漕船”。《锤锻》系统论述铁器和铜器锻造工艺,从万斤大铁锚到纤细绣花针都在讨论范围之内,而各种生产工具如斧、凿、锄、锯等制造以及焊接、金属热处理等金属加工工艺亦曾论及。《燔石》涉及烧制石灰、采煤、烧制矾石、硫黄和砒石技术,对煤的分类、采掘、井下安全作业均有论述。《膏液》介绍十六种油料作物子实的产油率、油的性状、用途,以及用压榨法与水代法提制油脂的技术和工具,还谈及桕皮油制法及用桕油制蜡烛的技术。《杀青》论纸的种类、原料及用途,详细论述了造竹纸及皮纸的全套工艺技术和设备,所提供的生产操作图特别珍贵。

下卷有五篇,也属工业。《五金》论述金、银、铜、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开采、洗选、冶炼和分离技术,还有灌钢、各种铜合金的冶炼,所附生产过程图十分难得。其中记载不少中国发明创造,如以煤炼铁、用活塞风箱鼓风、直接将生铁炒成熟铁、以生铁与熟铁合炼成钢等等。《佳兵》涉及弓箭、弩、干等冷武器及火药、火器的制造技术,包括火炮、地雷、水雷、鸟铳和万人敌(旋转型火箭弹)等武器。《丹青》主要叙述以松烟及油烟制墨及供作颜料用的银朱(硫化汞)的制造技术,产品用于文房。《曲蘖》记述酒母、药用神曲及丹曲(红曲)所用原料、配比、制造技术和产品用途,其中红曲具有特殊性能,是宋代之后才出现的新产品。《珠玉》则记述南海采珠、新疆和田地区采玉,还谈到井下采宝石的方法和加工技术,兼及玛瑙、水晶和琉璃。

全书除文字叙述之外,还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配以说明,展示工农业各有关生产过程,生动而真实。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南北各地实地调查的资料。

作者:biosphinx 2004-10-14 19:04:00)

宋应星在叙述各生产过程的同时,还发展了“穷究试验”的研究方法。他对各种迷信神怪、荒诞旧说都有所批判,如对炼丹术的批判更为激烈,从而在科学技术领域内注入一种新的科学精神。这是《天工开物》一书的最大特色,使人们感到耳目一新。

《天工开物》的可贵之处,在于记述了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书中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单纯技术描述。在农业方面,《乃粒》指出水稻育秧后三十天即拔起分栽,一亩秧田可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又说旱稻食水三斗,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这些技术数据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和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未曾提到过。还指出“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因而论述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外界环境变迁对作物物种变异的影响,提到通过人工选择可培育出抗旱的旱稻,并介绍以砒霜为农药拌种、以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等先进的技术成就。《甘嗜》介绍将水稻育秧法移植到甘蔗种植中,实行甘蔗移栽,是一种新技术。《粹精》所述江西水碓,以水力为能源,驱动水轮转动,通过立式主轴带动各机件,同时实现灌田、谷物脱粒及磨面粉三种机械功能,是十七世纪世界上先进的农用机械。《乃服》介绍蚕的变异现象,与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述几乎相同。除此之外,还提出将一化性蚕与二化性蚕、黄茧蚕与白茧蚕人工杂交,可培育出具有双亲各自优点的杂种蚕;通过蚕浴、排除病蚕实现人工淘汰,可使健蚕顺利发育成长,这都符合科学原理。在工业方面,《五金》所述将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连使用,可完成从生铁直接炼成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所改进的生、熟铁合炼成钢的设备原理成为近代马丁炉的始祖。在比较金、银、铜单位体积内重量时,已有了比重概念。对金属锌(“倭铅”)冶炼工艺的论述,是世界上最早的明确而详细的文献记载。对铜、锌以不同配比炼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黄铜的论述,具有世界性的指导意义。《燔石》论及竖井采煤,在井下安装巨竹筒以排除瓦斯和加设巷道支护的技术,以及烧砒石时的安全作业措施,都是值得称道的。 宋应星以“天工开物”命名他的书,实际上也以此展示他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即天工开物思想或开物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使人在自然界面前显示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膏液》指出,“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油脂)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榨〕石〔磨〕,而后倾注而出焉”。这正体现了“天工开物”思想的内涵。简言之,此思想核心是以天工补人工开万物,或通过自然力与人力的协调从自然界开发物产。日本学者三枝博音(1892—1963)博士解释天工开物思想时写道:“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开物是根据人类生存利益将自然界中包含的种种物由人工加工出来。在欧洲人的技术书中,恐怕没有这类书名的著作。技术确实是自然界与人类协调的产物,它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赖以沟通的桥梁。只有很好地理解了技术,才能懂得利用天工的同时再用人工去开物。”这种中国特有的科学思想成为全书的指导思想。所谓技术,在宋应星看来是法、巧、器三者之有机结合,即工艺操作方法、生产劳动者的操作技能与工具设备的结合。人只有借技术作用于自然界,才能实现开物过程。 《天工开物》一书是对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在体例上首开先例,其所述范围之广,足可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De re metallica,公元1556年)这部技术经典相媲美。初刻本刊行后,很快便在福建由书商杨素卿(1604—1681)于清初发行第二版,后被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公元1725年)及《授时通考》(公元1737年)广泛摘引。十七世纪末,此书传入日本,被广为传抄,公元1771年大阪出现了和刻本,从此成为江户时代(公元1608—1868年)日本各界广为重视和征引的读物。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思想刺激了“开物之学”在日本的兴起。二十世纪时此书又被译成现代日本语,至今仍畅销。

此书在十八世纪流传到朝鲜,成为李朝后期实学派学者参引的著作。《丹青》、《五金》、《乃服》、《彰施》及《杀青》等篇由法兰西学院教授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9—1873)摘译成法文,接着再转译成英文、德文。《乃服》内论养蚕部分还被转译成意大利文和俄文等。达尔文读过这部分内容,并作过引证,称之为“权威著作”。1869年,有关工业各篇的法文摘译稿又集中被收入《中华帝国 工业之今昔》(Industries anciennes et modernes del’Empire Chinois)一书中,刊行于巴黎。及至1964年,有关农业的前四篇又转译为德文,1966年全书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这部书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把宋应星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宋应星的书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

文档

1、明朝和清朝它们分别属于什么世纪?

我认为最重要的十项发明:

①先秦:夏小正。理由:中国现在已知的最早历法,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农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理由:开我国封建社会集权制度之先河,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③汉朝:造纸术。理由:是我国书写史上的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④汉朝:《伤寒杂病论》。理由:它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⑤唐朝:火药。理由:对推翻资本主义作用巨大;

⑥唐朝:《唐本草》。理由: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医药书籍,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⑦宋朝:印刷术。理由: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传播;

⑧宋朝:指南针。理由:为远洋航行或全球航行提供了条件;

⑨明朝:《本草纲目》。理由:它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本草学的集大成。

⑩明朝:《天工开物》。理由:它是“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⑴说明:基本和平的社会局面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古代的朝代大都有几百年的和平局面,这给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在明中期以前,孔子思想还是以积极为主,如宋朝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很好地调节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明中期以后,孔子思想渐渐以消极为主,如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上海的历史 ***

明朝(1368年~1644年)14世纪中到17世纪中期;

清朝(1644年—1912年)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2、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国祚276年。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总计29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中国人民也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扩展资料:

1、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

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皇帝国事繁忙时,内阁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设哈密卫、贵州建制等。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

军事上明成祖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

明成祖对外不但宣扬国威,还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经营南海,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可以说就是本百科全书。这样的典籍客观上也备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书不至于失传。同时还完善了科举制度。

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和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合称永宣盛世,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

2、康乾盛世

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西方称"High Qing",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康乾盛世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清朝政府统一蒙古、东北、新疆、西藏、台湾,奠定了如今中国的版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通过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等一列改革和发明推广御稻、双季稻等高产作物,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破亿,并连破三亿。

为中国人口大国打下基础。废除贱籍制度,解放了社会最底层阶级的百姓,子孙代代不得翻身的命运。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

百度百科-清朝

百度百科-明朝

百度百科-永乐盛世

百度百科-康乾盛世

1.上海历史资料

“申”、“沪”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

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 *** 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 *** 在上海设立海关。

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

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 *** 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

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4年,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

全年5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土地面积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

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4年末,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

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

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

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3年末,上海共有18个区、1个县,共118个镇,3个乡,100个街道办事处,3293个居民委员会和1991个村民委员会。黄浦区 面积 12平方千米,人口 62万。

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 *** 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3万。邮政编码200020。

区人民 *** 驻重庆南路139号。徐汇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9万。

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 *** 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50。

区人民 *** 驻愚园路1320号。静安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

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 *** 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0333。

区人民 *** 驻大渡河路1668号。闸北区 面积 29平方千米,人口 71万。

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 *** 驻大统路480号。

虹口区 面积 23平方千米,人口。

2.上海历史资料(详细的)

1928年的上海外滩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新近发掘的松江广富林将上海历史极大推前。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 *** 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 *** 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 *** 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3. *** 是哪个国家的

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图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约3亿7千万多字。

辑录的图书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评话、工技、农艺、医学等七八千种。上起先秦,下达明初,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编辑《永乐大典》前后足足花了6年时间。起事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谢瑾等纂修一部大型类书。

于是谢瑾召集了147人,第二年便纂集成书,题名为《文献大成》。 三年前,吉米·维尔斯(JIMMYWALES)与人合作开发了全开放式的在线百科全书—— *** 全书(WIKIPEDIA.),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对该百科全书进行补充及修改。

如今, *** 全书的解释条目已经超过了100万条,超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三年前,英国计算机程序员威尔斯创造了 *** (Wikipedia),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 *** 与其他百科全书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依赖少数专业学者来撰写内容,恰恰相反得是,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普通网民可以随意的访问百科全书站点,并在其中添加条目。

*** 收录的条目最近刚刚突破一百万条(其中30万是英语的,其余还包括40种其他语言的条目),其中中文超过了1。6万条。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三倍于有着233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相当一部分专业科研人员已经成了 *** 的用户,尽管他们在使用时也会很谨慎。

事实上,如果最好的百科全书的评判标准只是内容必须正确的话,那么 *** 确实有些问题,在 *** 的世界中,任何注册会员都可以随意改动百科全书的内容, 站点上的用户曾经宣称," *** 根本不能保证其发布的信息的准确甚至正确性。" 尽管如此,随着 *** 的日益壮大,用户表现出的无限热情已经掩盖了信息不准确的小问题。

平均每个月有1900各用户在每个维基系列网站上进行至少100次的内容修改,这些" *** 的主要作者们"监控着他们感兴趣的每个条目的每一次改动,而且分文不取。这些人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监视清单,一旦有人蓄意破坏或者违反网站对信息中立性的规定,他们会立刻更正信息。

更复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一些敏感话题上,经常出现关于究竟如何表述的问题,比如前不久关于克里在越战服役的纪录,为此,站点的创建者威尔斯开辟了讨论论坛和一系列正规的纠纷解决机制。 威尔斯已经在佛罗里达注册了非营利的 *** 基金会,它没有全职工作人员,也没有诸如风险投资之类的固定资金来源,但仅2004年,威尔斯就收到了 *** 爱好者累积的捐款超过10万美元,这已经足够他们购买和更新服务器了。

*** 官方英文站点: *** 官方简体中文站点: *** 官方繁体中文站点: 。

4.介绍一下有关上海的历史 史实

公元前(320——238)春秋时期,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河南潢川)封为春申君

1292年,元朝设立上海县

1832年,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率众疏浚吴淞江、黄浦江、肇家浜、浦汇塘等水系。

1843年,上海开埠

1872年,《申报》创刊

1874年,黄包车进上海

1851年,小刀会起义

1908年,有轨电车运营

1922年,孙中山提出“大上海计划”

1928年,上海特别市从上海县中分置

1932年,(一 · 二八)淞沪抗战

1937年,(八 · 一三)淞沪抗战

1938年,《文汇报》创刊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元帅任市长、《解放日报》创刊

1956年,完成公私合营

1958年,江苏省的上海县、宝山县、嘉定县、川沙县、南汇县、松江县、青浦县、奉贤县、金山县、崇明县划入上海市,上海电视台成立

1986年,上海电视节创立

1990年,浦东大开发、上海证券交易所创立

1991年,《上海证券报》创刊

1993年,上海国际**节创立,上海东方电视台成立

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徐家汇至新龙华(今上海南站)段通车

1995年,上海地铁一号线(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建成通车

2000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立,南市区并入黄浦区

1999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成启用

2005年,洋山深水港建成、东海大桥通车、上海南站建成

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上海长江隧桥通车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虹桥交通枢纽建成使用

5.上海摆渡资料

上海轮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上海市区被黄浦江划分为浦东和浦西两部分,同时崇明三岛(崇明、长兴、横沙)与上海市区被长江隔开,因此轮渡在上海公共交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开设了黄浦江上第一条官办轮渡。

目前,黄浦江上共有二十一条对江轮渡(其中四条兼营车渡,五条为通宵轮渡),三岛客运共有十一条航线,其中市区、崇明、长兴、横沙四处中除了长兴与横沙尚无直通航班外,其余均已互通。

6.谁能帮我详细介绍以下 *** 的历史

*** 是由Bomis的总裁吉米威尔士发起的。

在此之前,他曾发起过一个虽属自愿创办但却处于严格控制下的百科全书项目Nupedia,主编们都拥有博士学历,但他们只收集了几百篇文章,2年后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这个项目流产了。为了不让这些内容浪费掉,2001年1月威尔士将这些文章贴到一个wiki网站上,并且邀请访问者对之做出修改和增添新的内容。

这个网站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大成功,第二年也是如此。 *** 最初的构想是在拉里桑格(当时Nupedia主编)和一个电脑程序员Ben Kovitz于2001年1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次谈话中最早提出的。

Kovitz当时是wiki程序的协作开发者之一(现在依然是)。当他在晚餐中向桑格解释wiki的概念时,桑格立即发现wiki可能是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的技术。

在此之前几个月,桑格和他的老板威尔士,Bomis, Inc. 的总裁兼CEO,讨论过如何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轻松的计划来协助Nupedia的发展。 因此桑格立即说服威尔士在Nupedia中建立一个wiki。

Nupedia的第一个wiki于1月10日上线,不过在Nupedia的编写人员中遇到极大阻力。因此,一个新的以“ *** ”(Wikipedia)命名的新计划于1月15日在 *** 正式启动。

位于美国加州圣地牙哥的服务器和电缆都由威尔士捐献。 在科技站点Slashdot的三次报道后, *** 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Google一天也会带来上千人的新流量。

英文 *** 在2001年2月12日达到1,000页,9月7日达到10,000条条目。在计划的第一年,有超过20,000条条目被创建,平均每月1,500条。

2002年8月30日,已经有40,000条条目。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化的 *** ,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 *** 版本计划开始(包括了 *** 语、中文、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到九月,又有三个语言版本加入了 *** 大家族。

到了该年度末,挪威语等另外三个语言版本也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 ?title=Edgar+Enyedy)领导,非常活跃的西班牙语 *** 突然退出 *** 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 Libre)(

三年前,吉米·维尔斯(JIMMYWALES)与人合作开发了全开放式的在线百科全书—— *** 全书(WIKIPEDIA.),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对该百科全书进行补充及修改。如今, *** 全书的解释条目已经超过了100万条,超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三年前,英国计算机程序员威尔斯创造了 *** (Wikipedia),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 *** 与其他百科全书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依赖少数专业学者来撰写内容,恰恰相反得是,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普通网民可以随意的访问百科全书站点,并在其中添加条目。

*** 收录的条目最近刚刚突破一百万条(其中30万是英语的,其余还包括40种其他语言的条目),其中中文超过了1.6万条。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三倍于有着233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相当一部分专业科研人员已经成了 *** 的用户,尽管他们在使用时也会很谨慎。

事实上,如果最好的百科全书的评判标准只是内容必须正确的话,那么 *** 确实有些问题,在 *** 的世界中,任何注册会员都可以随意改动百科全书的内容, *** 站点上的用户曾经宣称," *** 根本不能保证其发布的信息的准确甚至正确性。"

尽管如此,随着 *** 的日益壮大,用户表现出的无限热情已经掩盖了信息不准确的小问题。平均每个月有1900各用户在每个维基系列网站上进行至少100次的内容修改,这些" *** 的主要作者们"监控着他们感兴趣的每个条目的每一次改动,而且分文不取。这些人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监视清单,一旦有人蓄意破坏或者违反网站对信息中立性的规定,他们会立刻更正信息。

更复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一些敏感话题上,经常出现关于究竟如何表述的问题,比如前不久关于克里在越战服役的纪录,为此,站点的创建者威尔斯开辟了讨论论坛和一系列正规的纠纷解决机制。

威尔斯已经在佛罗里达注册了非营利的 *** 基金会,它没有全职工作人员,也没有诸如风险投资之类的固定资金来源,但仅2004年,威尔斯就收到了 *** 爱好者累积的捐款超过10万美元,这已经足够他们购买和更新服务器了。

*** 官方英文站点:/szwb/20050322/ca1502116.

9.急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从先秦开始的,各个朝代的代表思想与

中国朝代 *** ,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共和制成立以前,中国最高的统治政体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当一个家族推翻统治家族即为朝代更替。 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1。 汉前赵 304年 - 330年 2。

成汉 304年 - 347年 3。 前凉 314年 - 376年 4。

后赵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后秦 384年 - 416年 8。

后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后凉 385年 - 403年 11。 南凉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凉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凉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东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齐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907年 - 923年 2。

后唐 923年 - 936年 3。 后晋 936年 - 946年 4。

后汉 947年 - 950年 5。 后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国(902年 - 979年) 1。 吴越(904年-978年) 2。

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荆南(906年-963年) 4。

楚国(907年-951年,楚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5。 吴国(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汉(917年-971年) 8。

北汉(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后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辽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关于“微型百科全书的古典名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