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史记的读书笔记好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史记的读书笔记好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许多人耳熟能详,它出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货殖列传》。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通过做生意让财富增殖)的杰出人物的列传,也是反映生活于公元前145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商道智慧的重要篇章。

? 虽然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遍览汗牛充栋的千年史书,满篇仁义礼智,少有谈及取财之道。司马迁算是另类。“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 南怀瑾老先生在讲学时告诉诸企业家,读书首先要读《货殖列传》,在这里面,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你管理的道理,书中还提了很多怎样做生意致富的。

? 这里不能不提到生于1723年的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者经济思想的很多观点都相似或接近,某些地方甚至如出一辙。

两位巨人,两部巨著,时隔近两千年,但巧合的是两人都提出了一套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经济学说,提出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并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都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都认为分工是自然发生的,分工的深化与拓展有助于增进社会财富;认识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存在;认识到了资本积累对财富增长的作用,并认为节俭对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 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摒弃老子小国寡民社会构想,引发对人本性的探讨,人无不“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人富而仁义附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简单几笔,论述了利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财富对于君子和小人都是必需品,物质是更高的精神层面追求的基础,实际上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朴素阐述。马斯洛需求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司马迁认为顺应人性:“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求富,天道使然。接着货殖之说提出了“财富三部曲”:“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即财富积累之初靠体力,接着脑力,丰饶时争于时势,抓住机遇……司马迁提倡“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 司马迁作为史学家,通过历史性人物的案例来表达自己观点。各行各业都给人们提供了求富的机遇,加之人们都有一颗求富的心,那么人们都不应该给自己的贫穷与富贵找太多外界客观的借口。聪明的人总是会寻找机会求富,愚蠢的人只能忍受贫穷,故“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在文中司马迁总共提到52人,其中详细介绍了2个典型富翁:范蠡(陶朱公)和白圭。

一、“商祖”白圭:智勇仁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圭是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有“商祖”之誉,《货殖列传》记载:白圭……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白圭不太讲究吃喝,也没什么特别的嗜好,穿衣服也不是非得要名牌,和大家相处融洽,打成一片,一旦看准时机能当机立断。白圭“做生意就像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太公一样深谋远虑,像孙武、吴起用兵那样出神入化,像商鞅那样严格执行各种规范。因此一个人的智慧如果不能根据情况而灵活应变,他的勇气不能在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他的爱心不足以判断何时该付出何时该获取,表面上很强大却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人虽然想跟学习生意之道,但潜力不够,学也学不会,告诉他也没用。”所以天下所有人都认为白圭才是做生意的真正鼻祖。

? 这里提出了商人的四项品德:智、勇、仁、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商人是否合格的标准,因为四项品德具备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其他的商业经营技术。

? 智就是观察市场,通权时变。要灵活应变,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不变不行,但也不能乱变。就像《易经》的易有三层意思:变易、不易、简易。其实在变化的背后,有不变的东西。比如,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家的本,企业的本,不能随便变,但管理手段可以变,做事的方式可以变。

? 勇就是决断,付诸行动。对于商人来说,关键时刻,往往一念之差,出入甚大。我认为三思而后行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想得差不多就可以行动了”。有人间孔子:三思而后行如何?孔子说:“再,斯可矣!”多想也是无益,还不如付诸行动。归根结底,之所以不敢行动,也是因为把外界的成败得失看得太重。如果把内在的成长作为成功的终极衡量标准,无论成败,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都是成长的过程。

仁,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即有所坚守,守住最后的底线。一家公司如果没有钱,肯定活不下去。一家如果没有文化精神价值,那它活着有什么意义。不论眼下的局势如何变化不定,守定了自己的宗旨,事情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富甲陶朱公——范蠡

? 古有云商场如战场,商场上的经营者就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能抓住有利时机,占据有利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货殖列传》记载:

?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范蠡成为当时的天下首富。他靠对于形势的判断进行低买高卖,而不是剥削别人发家致富产,19年3次赚到千金的资产,2次散尽救济穷困的人。他的子孙继续经营,家族的资产到达万金

? 有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讲述:朱公定居于陶,有三个儿子。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朱公于是装了黄金千镒,嘱咐他的小儿子前去营救。大儿子听说后以死相逼要求自己去。朱公只得改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给旧好庄生。

? 老大带上父亲的亲笔信和贵重礼物到达目的地找到庄生,庄生说,这事就交给我,您赶紧离开此地。庄生第二天上朝,对国君说,我昨天夜观天象,发现对我们国家非常不利,必须得大赦天下。国君于是启动了大赦天下的程序。

? 但范蠡的大儿子并未离开这个国家,听到大赦天下的消息后,他心想,既然是大赦天下,也不是专门为我弟弟的,那这钱花得有点冤枉,于是去找庄生把钱拿走了。然后庄生就不干了:既然如此对我不仁,就别怪我对你不义了!

? 第二天上朝,庄生对国君说,昨晚微臣经过街上,发现很多人议论纷纷,都说大赦天下不是为百姓,而是为了某个陶朱公的二儿子。国君大为震怒,问该当如何?庄生说,好办,先把陶朱公的儿子砍了,然后再大赦天下。于是范蠡的大儿子只能带着弟弟的尸首和一千两黄金回家了。

? 范蠡见到儿子尸首,如庄子般大笑。他说夫妇生下老大的时候,处于事业起步,大儿子看父母挣钱艰辛,所以把钱看得很重;养老三的时候,家境已经很有改观,老三整天花钱如流水,根本就无所谓。所以,派老三去,把礼物送掉事情交代好,或许可以救回二儿子,而老大眼看花掉大笔金银,实在无法释怀,反让二儿子死得更惨。

以范蠡传奇一生的经历,恐怕他完全能救出中子,而且肯定对长子的行事态度有足够的估计,今人无法猜度他的选择背后真正的原因……或许深谙老庄福祸之道的范蠡用这个血的教训让大儿子觉悟,从此勤劳谦虚谨慎,才使得陶朱公富过三代。

? 司马迁认为一个商人,应具备的素质“智可权变,勇可决断,仁能取予,强有所守”,而商业成功的至高境界“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可联系当今“立足行业,努力做强,文化管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来看,重要的是“贵在诚壹”。

有个案例:

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县城昆阳镇的一个工业园区,仅一条小马路之隔,两家知名企业比肩毗邻。一家叫庄吉集团,另一家叫乔治白服饰。两家企业皆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且都是服装业起家。

? 庄吉在捞快钱、赚大钱的轨道上一路狂奔,闯入了一个又一个热门行业。庄吉旗下曾拥有18家子公司。 现在庄吉令人扼腕地死了,与之毗邻的乔治白却在茁壮成长。

 乔治白走的是与庄吉完全不同的路,始终坚守在职业装领域,埋头深耕细锄。 地产热、造船热、金融投资热……任他东西南北风,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

 庄吉的覆灭、乔治白的成功,无不用鲜活的事实,印证了司马迁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揭示的规律——“富无经业”,贵在“诚一”。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意思是,能够发家致富的,不是只有一二个热门的行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富豪;财富,也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主人。善于经营、能够按规律办事的“能者”,财富会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不善于经营、拒绝按照规律办事者,即使坐拥一座金山,也可能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一夜归零。

 “诚一”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一,除非产品生命周期终结了,否则没有真正的“传统产业”。

 司马迁在两千多年以前所提及的一些领域,迄今仍然兴旺,而且名企辈出。象周黑鸭……不就是做很传统的鸭脖子的吗?但市值200亿。

这说明,除非产品自身的生命周期终结了,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BP机、胶卷等等,这些产品因为更新换代,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市场了。否则,没有真正的“传统产业”。

这几年兴起物联网热,但是只是炫耀锄头好,难道不用耕田了。互联网只是工具,但许多人都拿工具当目的。

第二,新老,多少,大小,快慢的辩证法。

 “诚一”的意思,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无论干什么,要么不做,要做就竭尽全力、专注精进,熟能生巧,巧而出奇,臻于极致,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水平。这样,不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生意、边边角角的小买卖,都能干成大事业、作出大文章、造就大富豪。

 第三,“诚一”最为强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做事的态度。

 事情是人做的,而人又是受主观动机支配的。因此能否使事情臻于极致,关键在于做事的人有没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坚持不懈、不断精进的热忱、激情、毅力、态度。

 什么是不断精进?就是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持续进步。就是《大学》所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很多工作,用不着超常规、大踏步、跨越式发展,每天哪怕只进步微不足道的一丁点,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海,日积月累,必有大成。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每天多做一点点,一年后积少成多就可以带来飞跃,但一年中的每天都少做一点点,一年后会跌入谷底。

在我看来,诚一也是匠心。16年来,我习惯了头发从来都由一个发型师主理,有一次看他用纸巾慢慢擦拭剪刀,因为剪刀在节假日擦了油……让我深受感动。一个理发师对待剪刀都是如此珍视,更何况对他的作品。匠人匠心,就是如此至诚的态度……匠人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到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虽然世界在变,而且在以加速度变,但“诚一”这个真正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基本规律,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却真理的光芒,也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毫无价值。

感恩百家讲坛李晓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史记——殷本纪》读书笔记

我们平时经常听说的炎黄五帝到底指谁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录的:

? 皇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轩辕修德振兵,治五气,蓻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与炎帝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娶嫘祖(正妃)生青阳(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昌仆生高阳。黄帝崩,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玄器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舜践天子位,是为舜帝。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史记》中所写的五帝即黄帝、颛顼、喾、挚、尧。

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2022-01-20

殷王朝的祖先是契,母亲是简狄,帝喾的次妃。从契到到成汤八次迁都,成汤讨伐夏桀建立殷朝,第一位国君成汤,最后一位国君是纣。

成汤网开三面典故,捕猎时曾将布网开了三面,只留一面捕猎,恩惠鸟兽仁义至极。

武王至纣,继位顺序颇为混乱。兄传帝现象居多,兄弟为王位相互争斗。太甲帝时有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例子,他继位3年暴政昏乱被伊尹流放后,悔过向善。

纣名辛,殷商最后一位国君,他在的时代有许多贤臣良将辅佐他。他天资聪颖口才好,办事效率高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文武双全,此为优点。

当世时西伯侯昌笃行仁义,擅长占卜敬长尊幼,他用炮烙之刑重罚昌。王子比干直言劝谏,他竟然杀了比干,挖出心肝。他任用崇侯虎与费种,拒绝臣下的谏劝杀害忠臣,巧言善变掩饰自己的过错。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特别宠爱妲己。荒*无度重刑法,建鹿台修酒池肉林,天下财宝堆满皇宫,是百姓如蝼蚁。后被周武王讨伐,王朝覆灭。

有人说他虽为亡国之君,但是对妲己宠爱有佳有情有义,实在是有点夸张。他宠爱妲己,但也宠爱别人。有位大臣送给他一个女子,因不喜欢他的放荡而被剁成肉酱。而妲己若是真爱君王,又何必让他走向毁灭。一个天下最大的人,如果不能好好的控制住欲望而为所欲为,那将与屠夫没有两样。

明白事理的前提是知道对错,愿我们正视历史,不要轻易洗白历史的罪人。

关于“史记的读书笔记好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