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所以都会想要对地球有所了解。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欢迎阅读!

地球的科学小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地球的体积比最小的冥王星大110倍,是最大的木星的1/1316。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 48倍,是太阳的1/130万。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岁,科学家预测,它的寿命约为90~100亿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四个同心球层: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由多块断裂的块体组成,大陆地壳平均厚约30多公里,海洋地壳仅5至8公里。地上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所以又称“硅镁层”。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了多次的地壳运动,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幔厚度约2900公里,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 83.3%,基本呈固态。其上界面为莫霍洛维间断面,下界面为古登堡间断面,分为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上地幔厚度 280多千米,放性元素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是岩浆的发源地,地震波速呈多变状态,存在一低速层低速层内岩石呈现塑性活动特征,可以发生缓慢蠕动,是地幔对流可能发生的区域,推动地壳块的运动。过渡层厚度350千米左右。下地幔厚度约2200千米,成分较均匀。

地核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外核呈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中温度达6600℃,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当,压力可达370万个大气压。

地球引力束缚着大量气体,形成地球大气层,大气质量约六千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层最高可能延伸到离地面 6400公里左右。大气中氮78%、氧21%、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 还有少量水蒸气和尘埃等。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从地面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磁层。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俘获,地球高空形成一条带电粒子带,分为内外两条,因为是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最先发现的,因此又为内范艾伦带和外范艾伦带。地球磁场使太阳风绕过地球,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的地球磁场区域,称为磁层。当太阳活动激烈时,磁层等离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快速沿磁力线向球极区沉降,形成千资百态、绚丽多彩的极光。

地球的四大层圈

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是指地球坚固的岩石外壳,它是生命的层圈。岩石圈由各大陆和面积稍小的岛屿组成。岩石圈中分布着雄伟的丛山、广阔的平原、巨大的盆地和低矮的丘陵,蕴藏着人类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

大气圈:由环绕在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组成,它是生命的保护圈。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和氧气,除此以外,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大气圈像一层松软的棉被包裹着地球,保护着地球。

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它是生命的摇篮。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地球是将没有生命。

生物圈: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空气中、海洋里、地上的和地下的——构成生物圈。生物圈是大气圈和水圈的儿女,它们诞生以后由它们的父母大气圈和水圈养育它们。

地球运动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相关 文章 :

★ 天文科学问答(基础知识)

★ 地球天文知识

★ 冥王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 天文知识——血月是怎么形成的?

★ 有趣的冷门天文知识你知道多少?

★ 5个相对平淡却非常有趣的天文冷知识

★ 天文学知识问答

★ 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研究意义

★ 地球的知识资料简介分享

太阳的天文科学知识有哪些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天文学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天文学小知识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於,天文学的实验 方法 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代天文学已经发展成为观测全电磁波段的科学。

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物体统称为天体。地球也是一个天体,不过天文学只研究地球的总体性质而一般不讨论它的细节。另外,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的运动性质也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可以称之为人造天体。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 文化 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时代。在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1937年诞生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方面,十九世纪中叶,照相、分光和光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对于探索天体的运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天体物理学正是在这些技术得以应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学科。

天文学始终是哲学的先导,它总是站在争论的最前列。作为一门基础研究学科,天文学在不少方面是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时间、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严格规律都须由天文学的方法来确定。人类已进入空间时代,天文学为各类空间探测的成功进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也为人类和地球的防灾、减灾作着自己的贡献。天文学家也将密切关注灾难性天文事件——如彗星与地球可能发生的相撞,及时作出预防,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天文学研究方法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 面试 验室很难模拟。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测。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不透明,因此许多太空探测方法和手段相继出现,例如气球、火箭、人造卫星和航天器等。

天文学的理论常常由于观测信息的不足,天文学家经常会提出许多假说来解释一些天文现象。然后再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修改或者用新的理论来代替。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的地方。

天文学的研究意义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五六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中都有许多应用。天文起源于古代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

天文学循着观测-理论-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现今,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天文学研究对象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天体。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球也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最初,古人观察太阳、月球和天空中的星星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并记录天象。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

行星层次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是目前能够直接观测的唯一的行星系。但是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

恒星层次

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

星系层次

人类所处的太阳系只是处于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的一隅。而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除了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进一步组成了更大的天体系统,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宇宙

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团还高一级的总星系。按照现在的理解,总星系就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半径超过了100亿光年。

在天文学研究中最热门、也是最难令人信服的课题之一就是关于宇宙起源与未来的研究。对于宇宙起源问题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的就是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论。根据现在不断完善的这个理论,宇宙是在约137亿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发中诞生的。然后宇宙不断地膨胀,温度不断地降低,产生各种基本粒子。随着宇宙温度进一步下降,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开始塌缩,逐级成团。在宇宙年龄约10年时星系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化为现在的样子。

看过“天文学基础知识“的人还看了:

1. 古代天文学知识

2. 地球天文知识

3. 天文学知识问答

4. 天文望远镜基本知识

5. 12星座天文知识

6. 古代天文知识

太阳的天文科学知识

 太阳或日是位于太阳[3]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著的一个理想球体[。其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6)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从化学组成来看,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

 自转

 地球自转不能以云层或海洋为依据,太阳自转也不能看表面,但人们无法知道其内部情况,所以无法知道太阳自转数据。人们只看到太阳是流体星球,其它都是推测。

 公转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22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日珥)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通讯网络、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强度,适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太阳的简介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而在绚丽多彩的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让光明普照大地,把温暖送到人间,是万民景仰的神灵。在天文学中,太阳的符号?⊙?和我们的象形字?日?十分相似,它象征着宇宙之卵。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主宰。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6%,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所以它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

 在银河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它形成于50亿年前,所以大约可以再维持50亿年。

 太阳的内部结构从里向外,由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也就是氢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如果失去了太阳,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无法生存。

太阳的古代天文知识

 《广雅》:朱明、曜灵、东君,日也。皇甫谧《年历》:日以昼明,名曰曜灵。曜灵这个名称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出现,楚辞中称为曜灵华,也有称为耀灵宝或耀魄宝。注意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汉代的《五经通义》中说:"天皇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唐时的《初学记》也引用此文并说:"即耀魄宝也,亦曰玉皇大帝,亦曰太一"(天皇大帝曰耀魄宝,早见于《帝王世纪》和《甘公星经》)。这儿就出现了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太一,黄帝有一个称呼也是昊天上帝。引用汉郑玄的说法,天神之尊,则是太阳神了,汉时的《通卦验》中也说:"天皇之先与耀合元。"

 可以说在汉代以前,太阳是万神之主,众星之尊,到后来给北斗抢了位置,再后来北斗让位于玉皇大帝(已不再是太阳神的玉皇大帝)。不过在有些地方,天公日神还是合为一起祭拜。

 为什么太阳中有乌,按古人的说法是,太阳本身就是阳气之宗,积而成鸟,像乌三趾。后羿射九日的事,也就不多说了,居说没射下的那只乌就是太阳星君,道教中称呼颇多,如叫日宫炎光太阳星君等。也有传说是个叫孙开的人死后为太阳星君,还扯到了如来佛,应该是更晚出现的说法。

 按《礼斗威仪》的说法,太阳以**为主,对应君主的仁;黄中而青在外,对应君主的礼;黄中而赤在外,对应君主的义;黄中而黑在外,对应君主的智。五色积聚,才能明照四方。如果太阳是青色为主而黄在外,那说明君纪颠倒。如果太阳变成赤色为主,那预示着多半是个暴君,滥杀无辜,不敬天地,天就雨土(沙尘暴不知道算不算,呵),大地酷热而震动,而且兵戈而起,从外而来,时不可救(难道指武王伐纣)。

 太阳是白色的,说明君乱臣逆,君主无德而衰乱,乱臣手握大权,进出无礼,君主不能诛灭,而贤者不能为辅,靠裙带关系而高官富禄者多;当时兵事在国内纷起,不能诛灭奸臣,则不久王朝就要灭亡(好像是在说唐朝)。太阳是黑色的,则*贱的人当皇帝,或妇人主政,奸臣佞官得用,时多涝灾,而朝廷欲废嫡立庶。记载日色变异最详的应该是《春秋潜潭巴》

 日无光,则君不明,臣不忠。殃祸生,臣欲反,主失名。须安抚百姓,重用贤人,才能无害。日无光,按古人的看法,多半与国乱君衰有关,轻则乱,重则君主亡或国灭。所以也说明为什么古代帝王禁止民间私学天文,这个真太严重了。

 如果日有多加的光芒,则主天下大凶,为期大概是三年。日光昏暗,行人无影,到暮不止,则说明后族专权为害国家或佞臣主政,民不聊生,刑罚滋乱,天下有大水之灾。

 又一说,如果形状是直的,代表国家有喜,皇帝有德,不是得地,就是立太子。叫日戴。

 如果天空晴朗无云,但找不到太阳呢。如果时间有三日之长,则有国家灭亡。如果只有一天,那么皇帝老儿也跑不了,和阎王报告去了。

 如果在太阳中突然看到那乌鸟,也是很不详的。据《抱朴子》云:吴赤乌十三年,日中乌见,三足。然魏蜀不见。孙权死。《晋书?惠纪》云:元康六年六月,日中有若飞燕者,积数日,后有愍怀太子事。

 如果太阳中有杂气,如黑气、青气等等,不同于上面《礼斗威仪》的色光。一般表示有大臣要反了,不一定是奸臣,可能连百姓也不喜欢皇帝了。也有可能是皇帝行为不端,颠倒人伦朝纲,道德败坏,任用奸臣,奸臣反。。。按《晋书中兴》云:升平三年十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如卵,少时而孝宗崩。太和四年十月乙未,日中有黑子,明年海西公废。

 如果太阳看上去像长了齿足一样,那说明外族入犯,战争将起。或者所在的国家有人要谋反,有将军死。

 如果太阳有像火一样的光芒,那恭喜了,是正色,说明皇帝老儿有喜,君德昌盛,天下丰收。如果不是,那就成了芒角,代表着要打战。

 太阳有尖剌,这个和芒角似乎很难分,起码我想了想,万一真看到,要怎么分?则是臣下有犯上的行为,如果是周王朝时,可能要求当个王,称伯,在后来就是要换掉皇帝了。

 如果太阳看起来像分裂成几块的样子,则国家灭亡,皇帝玩完。据说纣王时,六月壬子日太阳中分为二。

 如果太阳在夜里出现呢?那就是国家分裂了,不定是灭亡,按墨子、巢子记载,三苗大乱时就有太阳在夜里出现。也表示有战争,天下要下大雨了。汉武三年月四,有物如日,夜出。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闽越围东瓯,遣严助求之,闽越走。唐朝也有一宗,宪宗元和四年闰三月,日旁有物如日,啥事呢。。

 太阳突然没了,又出现在中空。这个和一般人没事,是皇帝要死的事。似乎可以更改年号而救之。

 太阳出现了又不见了,又出现了,又不见了。主天下大乱,或皇帝不按法度,按个人喜恶办事。

 太阳下坠,也是桩好事,表示有道之君正天下,无道之君不是流亡就是玩完了。

 太阳突然打西边出现,好像历史上没有这个现象吧?不在西边出现,在其他不正常的地方出现,主皇帝失国,不一定是亡国,可能是这一任皇帝政令不行,给下面蒙了。

 日并出,这个一般也是要更朝换代了,据说夏桀时就有二日并出,不久天下归商。当然百姓也没好处,地裂水涸,风高物燥,山林起火,天下大饥。汉建兴四年二月时有五日并出,一日正中,其他在四边,夏侯族云:天下多天子,何所怪也。

 日月并出,按最早的说法是后妃专政,天下咸兵。后来就有臣下作乱、灭国一说。按《洪范五行传》:吴之亡也,日月并出。其后越灭吴,臣欺其君,夷狄侵中国。

 如果是日在月中,则是皇后病亡的现象。月入日中,则是后妃主政。也有说不论是那种,都是皇帝快要玩完了。

 太阳看起来多了顶帽子,叫日冠,一般是青赤色。《高宗占》说这是喜事,说是皇帝气色不错,有喜从中出。不过多数说是凶事,说明臣子把权,或者是皇帝进佞谀之臣,杀害忠良。

 日珥,指太阳的两边,有气短小,像耳朵一样。白色主丧,间赤主兵,间青主疾,间黑则大水,间黄则喜。又一说在左边有耳的,主皇帝有阴情,欲立西宫。在右边的,则是后妃有阴事私发。

 日抱,则有气像半环一样环抱太阳。多是喜事,不是皇帝得帝,就是子孙将出世,或是得贤人良臣为助,伐战必胜。

 日背,则是日中赤外青曲向外。主有臣反,《太公兵法》说是将在外有反者。

 日璚,则气青赤曲向外,有一条像钩一样的。这是大凶的现象,将亡之国始有,而且是暴君在位,百姓陈尸于野。

 日直,不同于日戴,日戴是在太阳的上方,日直则是在旁边。**的,代表皇帝要重用大臣,青赤色的,代表有臣子要自立为王。按《洛书》的说法是:色黄白润泽,天子有喜,天下无兵,国多有贤臣。色青,天子有忧。赤,有兵。白,百姓离乱死丧。黑,主死国分。

 一个太阳有N多种看法,呵,一般都是正色,则黄白润泽代表好事,其他都是坏事。像日晕、日蚀都差不多,虽然古人分了N多情况,辨明色泽、形状、时间、方位,但具体无非上述那几种。

关于“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